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师范大学报录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群、湖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湖南师范大学排名、湖南师范大学保研、湖南师范大学公众号、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湖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内容与要点
(一)社会医学
1、绪论
考试内容:社会医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医学的内容与任务;三次卫生革命。
考试要点:掌握社会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内容;熟悉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社会医学的性质与任务。
2、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考试内容:医学模式的概念与演变;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不同健康观。
考试要求: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定义、内涵,以及对现代医学和社会的影响;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
3、社会因素与健康
考试内容:社会因素概念、影响健康的规律和特点。经济因素与健康:经济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健康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社会环境与健康:人口与健康的关系,生活工作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健康的关系。文化因素与健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不同文化类型对健康的影响,教育、习俗、宗教对健康的影响。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人格与健康的关系,心理压力对健康及疾病的作用,促进健康与危害健康的行为。
考试要点:重点掌握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和特点;熟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心理行为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了解家庭的功能及家庭功能失调对健康的影响;科技进步对健康的影响。
4、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定性研究的特点以及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的特点以及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设计:问卷的一般结构,问题的种类和答案的格式,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考试要点:掌握社会医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熟悉社会医学的研究步骤;熟悉问卷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社区卫生服务
考试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内容与模式。
考试要点: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对象和任务;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及意义;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
(二)医学心理学
1、绪论
考试内容:医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任务,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考试要点:医学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内容,医学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心理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的概念与特征,情绪情感过程的概念与特征,意志过程的概念与特征。
考试要点: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的概念与特征。
3、心理应激
考试内容:应激与应激理论,心理应激的概念与意义,应激源的定义与分类,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考试要点: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源与应激的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4、心身疾病
考试内容:心身疾病概述,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常见的心身疾病类型。
考试要点:心身疾病的概念与发病机制,常见的心身疾病类型,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5、异常心理
考试内容:异常心理的概念,异常与正常心理的区分,异常心理的分类,常见的心身疾病类型,常见的异常心理:心境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人格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与自杀行为。
考试要点:异常心理的概念及其分类,常见的异常心理。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二)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要探索什么;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态度与方法;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脑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发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回路。
(三)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神经系统的发育。
三、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模块说。
七、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的概念;内分泌的分类及机能;神经—体液调节。
三、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感觉;近刺激和远刺激;感觉的编码;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二)视觉
    视觉刺激;视觉的生理机制;视觉的基本现象。
(三)听觉
    听觉刺激;听觉的生理机制;听觉的基本现象。
1、其他感觉
    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内部感觉。
(二)知觉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知觉;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种类。
(二)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知觉适应。
(二)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方位定向。
(四)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五)错觉
    什么叫错觉;错觉的种类;错觉理论。
(一)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一般问题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四、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催眠;白日梦与幻想。
(三)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的基本概念;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十一、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的认知理论。
六、记忆
(二)记忆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作用;记忆的分类;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二)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记忆的脑学说;记忆的脑细胞机制;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三)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编码;感觉记忆的保持;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四)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
    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一)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七、思维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种类。
(二)表象与想像
    表象;想像。
(三)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
    表象的脑机制;问题解决的脑机制;推理的脑机制。
(四)概念与推理
    概念的含义和种类;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推理。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中的策略;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创造性。
八、语言
(一)语言的一般概念
    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种类;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研究语言的意义。
二、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动机与需要;动机与行为效率;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一)动机的理论
    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
(三)动机的种类
    动机的一般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四)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中的冲突;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意志的品质。
十、情绪和情感
十三、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二)情绪与脑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情绪与唤醒模式。
(二)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感觉反馈。
七、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五)情绪的调节
    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类型;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十一、能力
(一)能力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才能和天才。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能力的种类;能力的结构。
(三)能力的测量
    一般能力测量;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四)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十、人格
(一)人格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人格;人格的结构。
(二)人格理论
    特质理论;类型理论;层次理论。
(三)认知风格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冲动—沉思;同时性—继时性。
(四)人格测验
    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境测验;自我概念测验。
(五)人格成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考试目标:
    1、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理论;
    2、考查基本教育心理问题与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考试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学生的认知发展
2、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3、个体的智力与学习风格差异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及其理论发展
2、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3、社会学习理论
四、认知学习理论
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2、知识的组织结构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概述
2、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与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
3、探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设计
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教学应用
七、知识建构与学习动机
1、知识概述
2、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3、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八、问题解决与创造
1、问题与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过程
3、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
九、自我调节学习与品德学习
1、自我调节学习及理论
2、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
3、自我调节学习的训练
4、道德认知的发展与培养
5、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6、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十、有效教学与课堂管理
1、有效教学与教学计划
2、课堂测评与课堂管理
十一、数字化学习与教学整合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类型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3、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结合
十二、教师心理
1、理想教师
2、教师的专业与心理素质
3、专业化发展中的教师培养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47]             考试科目名称:心理学专业综合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第一章  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 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 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 观察法
(三) 个案法
(四) 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 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 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三节  感觉
(一) 感觉的含义
(二) 颜色视觉
(三) 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  知觉
(一) 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二) 知觉组织
1. 知觉组织原则
2. 形状知觉
3. 深度知觉
4. 运动知觉
(三) 错觉
第五节  意识和注意
(一) 意识与无意识
1. 意识的含义
2. 意识的功能
3. 睡眠与梦
(二) 注意过程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特征
3. 选择性注意
第六节  学习和记忆
(一) 学习的含义
(二) 学习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 观察学习
(三) 记忆的含义
(四) 记忆的种类
1. 感觉记忆
2.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3. 长时记忆
(五) 遗忘
1. 遗忘曲线
2. 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七节  思维
(一) 思维的含义及种类
(二) 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
(三) 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过程
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 推理
1. 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
(五) 判断和决策
1. 启发法和判断
2. 决策框架
3. 决策规避
第八节  智力
(一) 智力的含义
(二) 智力的测量
1. 智力测验的编制
2. 常用智力测验
(三) 智力理论
1.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2. 智力三因素理论
3. 多元智力理论
第九节  情绪
(一) 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二) 表情
1. 非语言交流
2. 文化与表情
3. 面部表情
(三) 情绪理论
1. 詹姆斯——兰格理论
2. 坎农——巴德理论
3.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第十节  动机
(一) 动机的含义
(二) 生理动机
(三) 个人成就动机
1. 成就需要
2.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四) 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2.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 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4.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
(五) 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  人格的含义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
(一) 精神分析流派
(二) 行为主义流派
(三) 认知流派
(四) 人本主义流派
(五) 特质流派
(六) 生物学流派
第三节  人格测量
(一) 客观测验
(二) 投射测验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横断设计
(二) 纵向设计
(三) 聚合交叉设计
(四) 双生子设计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 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
(二)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四) 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节  生理发展
(一) 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
(二)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三) 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  认知发展
(一)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四) 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五) 认知老化
第五节  语言获得
(一) 婴幼儿言语发展
(二) 童年期言语发展
第六节  社会性发展
(一) 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二)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三)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四) 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七节  性别发展
(一) 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二) 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八节  道德发展
(一)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二) 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
 
第四章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第一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
第二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
第三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
第五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 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二)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三) 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第二节 焦虑障碍
(一) 恐怖症
(二) 强迫症
(三) 惊恐障碍
(四) 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 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 心境障碍
(一) 单相情感障碍
(二) 双相情感障碍
第四节 进食障碍
第五节 人格障碍
第六节 物质依赖
第七节 儿童心理障碍
(一) 孤独症
(二) 多动症
 
第六章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思维
(一) 自我概念
(二) 自尊
(三) 行为归因
(四) 自我知觉
第二节  社会影响
(一) 从众
(二) 说服
(三) 群体影响
第三节  社会关系
(一) 偏见
(二) 攻击
(三) 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四) 冲突
 
第七章  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  管理哲学
(一) 经济人假设(X理论)
(二) 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三) 社会人假设
(四) 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五) 文化人假设(Z理论)
(六) 决策人假设
(七) 学习人假设
第二节  组织激励
(一) 三重需要理论
(二) ERG理论
(三) 行为矫正理论
(四) 期望理论
(五) 公平理论
(六) 目标设置理论
(七) 工作特征理论
(八) 工作再设计
第三节  领导理论
(一) 领导特质理论
(二) 领导行为风格理论
(三) 领导权变理论
(四) 领导情景理论
第四节  组织理论
(一) 组织结构
(二) 组织文化
(三) 组织变革与发展
 
二、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五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人格心理学》,郑雪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现代管理心理学》, 程正方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
参考书目
《认知心理学》, 周爱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考试内容及要点
第一章 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第一节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                      
第二节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第三节 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             
要点:理解目标定向的心理学意义;能够正确把握目标设置的方法、策略,形成正确的目标层次观。
第二章 运动兴趣和动机
第一节 运动兴趣                               
第二节 运动动机                                
要点:理解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兴趣和动机特点,区分不同阶段的各自特点与关系;正确把握兴趣和动机的内在关联。
第三章   运动归因
第一节 归因理论                                     
第二节 运动中的归因分析                             
第三节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第四节 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要点:理解体育运动中的归因现象,区分三维分析中的归因所指意义;学会正确把握运动归因的效果分析。
第四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                                   
第二节 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第三节 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预测及干预                     
第四节 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                                 
要点:理解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内在关联;尤其落实到体育实践中的指导与运用,把握心理健康的体育效用。
第五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要点:理解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的关联与实践意义。对比几种较成熟的解释模型的各自特点与优势。
第六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              
第二节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三节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疗法                
要点:理解心理技能训练中的2个层次,区分行为方法与认知干预之间的不同取向;学会正确把握心理技能训练的类型与特点。
第七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动作技能概述                       
第二节 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与过程             
第三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第五节 动作技能的迁移                           
要点:理解动作技能学习的基本内容与阶段;体会动作技能的阶段特点,学会正确选用动作技能的学习方案。
第八章  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原理
第三节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                   
第四节 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        
要点:理解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内容;把握体育教学的改造与加工,学会心理学优化的手段与工具。
第九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第一节 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                    
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要点:理解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间的多重关系;重点把握运动损伤与心理康复间的基本矛盾。
第十章  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第一节 体育团体凝聚力概述                     
第二节 影响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第三节 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                         
第四节 团体凝聚力的发展                            
要点:理解团体凝聚力的基本内容与构成;重点把握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的评定方法。
第十一章  运动中的领导行为
第一节 领导概述                                 
第二节 教练员领导行为概述                        
第三节 教练员领导行为分析                  
第四节 学生领导行为分析                        
要点:理解领导行为的内容体系;重点把握教练员与学生的领导行为及其分析方法。
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的品德心理
第一节 运动中的道德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体育运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第三节 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要点:理解体育运动中的品德心理,及其形成的途径;把握攻击性行为的多种解决方案。 参考书目
肖汉仕著:《应用社会心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考试内容及要点
第一章  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三节  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  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二)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  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第六节  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观察学习
(三)记忆的含义
(四)记忆的种类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3.长时记忆
(五)遗忘
1.遗忘曲线
2.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七节  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
(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
(三)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推理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五)判断和决策
1.启发法和判断
2.决策框架
3.决策规避
第八节  智力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的测量
1.智力测验的编制
2.常用智力测验
(三)智力理论
1.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2.智力三因素理论
3.多元智力理论
第九节  情绪
(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二)表情
1.非语言交流
2.文化与表情
3.面部表情
(三)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2.坎农——巴德理论
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第十节  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
(二)生理动机
(三)个人成就动机
1.成就需要
2.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
(五)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  人格的含义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
(一)精神分析流派
(二)行为主义流派
(三)认知流派
(四)人本主义流派
(五)特质流派
(六)生物学流派
第三节  人格测量
(一)客观测验
(二)投射测验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横断设计
(二)纵向设计
(三)聚合交叉设计
(四)双生子设计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四)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节  生理发展
(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
(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  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五)认知老化
第五节  语言获得
(一)婴幼儿言语发展
(二)童年期言语发展
第六节  社会性发展
(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七节  性别发展
(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二)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八节  道德发展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

第四章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第一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
第二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
第三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
第五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第二节 焦虑障碍
(一)恐怖症
(二)强迫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 心境障碍
(一)单相情感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第四节 进食障碍
第五节 人格障碍
第六节 物质依赖
第七节 儿童心理障碍
(一)孤独症
(二)多动症

第六章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思维
(一)自我概念
(二)自尊
(三)行为归因
(四)自我知觉
第二节  社会影响
(一)从众
(二)说服
(三)群体影响
第三节  社会关系
(一)偏见
(二)攻击
(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四)冲突

第七章  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  管理哲学
(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
(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三)社会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五)文化人假设(Z理论)
(六)决策人假设
(七)学习人假设
第二节  组织激励
(一)三重需要理论
(二)ERG理论
(三)行为矫正理论
(四)期望理论
(五)公平理论
(六)目标设置理论
(七)工作特征理论
(八)工作再设计
第三节  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四)领导情景理论
第四节  组织理论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文化
(三)组织变革与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湖南师范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心理学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社会心理学及应用社会心理学概述
1.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应用社会心理学概述: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应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潮。
(二)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
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概述;自我过程;自我行动。
2.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概述;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印象与管理。
3.归因:海德的素朴心理学;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偏差。
(三)社会动机与挫折调试
 1.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概述;社会动机的类型。
 2.挫折与调试:挫折与挫折感;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感的制约因素;挫折后的行为反应。
(四)人际关系与改善
     1.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构建。
     2.人际关系的评估:群体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状况的自我诊断。
     3.人际关系的优化: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关系改善的心理学技术。
(五)态度形成与改变
 1.态度及态度的形成:态度概述;态度的形成。
 2.态度的评估:测量法;态度评估的其他方法;
 3.态度的改变:态度改变研究的有关理论;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改变的方法。
(六)群体心理及管理
     1.群体心理概述:群体含义与分类;群体功能;群体规范;群体压力。
     2.群体凝聚力及培养:群体有效性;群体凝聚力;如何增强群体凝聚力。
     3.群体心理管理:竞争与协作心理管理;非正式群体管理;群体冲突;群体沟通;管理者的影响力及心理效应。
(七)社会心理现象分析
 1.暗示:暗示概述;暗示的应用。
 2.崇拜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偶像崇拜的特征;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引导。
 3.从众心理:从众的含义;影响从众的因素;从众的引导。
 4.社会心理的变化:民众社会心理的变迁;流行歌曲与社会心态。
 5.社会失衡心态及其调控:社会失衡心态的表现;社会失衡心态调控。
(八)社会行为及调控
     1.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亲和行为。
     2.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概述;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3.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含义与特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动机类型;群体性事件的防治。
     4.社会连动行为:社会模仿;社会流行时尚;社会流言与舆论。
     5.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界定;攻击行为的理论;攻击行为影响因素;攻击行为的控制。
(九)社会对心理的影响
1.社会变化特点及心理影响:现代社会的特点;社会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2.现代人的心理困扰:心理困扰现象;心理困扰的高发人群;心理困扰的成因。
3.社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心理素质的含义;心理素质的功能;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要求。
(十)心理社会化策略
1.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性格品质优化方法;不当情绪行为的自我调控策略。
    2.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教育概述;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3.社会的宏观对策:重视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十一)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1.消费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引导方法;群体对消费的影响;心理现象与消费。
    2.犯罪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影响犯罪者的文化与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学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犯罪行为预防与矫正。
3.环境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环境保护、节约能源。
二、参考书
肖汉仕著:《应用社会心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概念与学前儿童观
1、婴儿、幼儿、学前儿童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研究领域和任务。
2、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二)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
1、三个基本关系的问题
天性和教养之争;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问题和策略。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宽泛的研究方法
社会生态学研究方法;跨文化研究方法
2、具体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和时序设计;观察法、合作性行动研究、心理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案例研究法。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人文生态环境
(一)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 生物性因素
遗传因素对行为、心理健康、人格的影响;先天素质的影响。
2、 社会性因素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涵义和影响;印刻现象;早期生活经验对大脑发育、智力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
1、人文生态环境的结构
直接环境系统;间接环境系统;宏观环境系统。
 2、人文生态环境的特点
期待性与现实性;相互性与应答性。           
三、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 身体的生长发育
1、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身体生长发育
胎儿的产生、发展阶段和发展的敏感期;新生儿的身体生长发育。
2、乳儿和学步儿的身体生长发育原则和规律
3、乳儿和学步儿的生长发育特征
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身体结构上的变化;身体生长的长期趋势。
(二) 脑与脑功能的发展
1、胎儿和新生儿的脑发育
神经元的发育;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2、乳儿和学步儿的神经元和大脑皮层的发育;
3、婴儿的大脑发育的特点
处于脑发育的敏感期;具有可塑性;已出现偏侧优势。
(三)感知觉的发展
1、胎儿的感觉发展
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痛觉的发展。
2、新生儿期的感觉发展
视觉探索;空白视野规律;颜色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发展。
3、乳儿和学步儿的知觉发展
颜色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的发展;对音乐的感知。
(四)运动机能的发展
1、 胎儿期的反射运动
胎儿的探索活动进程;胎儿的反射性运动;
2、新生儿期的反射运动
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的联系与区别;巴宾斯基反射。
3、乳儿和学步儿的运动机能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婴儿躯体和下肢动作的发展;婴儿手的动作发展特点;精细动作的发展进程。
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觉运动阶段的年龄范围、子阶段划分、认知发展特点
2、前运算阶段的年龄范围、子阶段划分、认知发展特点
3、对皮亚杰感觉运动发展理论的挑战
新先天论;婴儿对物质世界的理解。
(二)婴儿的思维和记忆发展
1、胎儿的思维和记忆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研究;胎儿记忆发展水平;音乐胎教对婴儿记忆的影响。
2、婴儿的思维和记忆
分类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记忆能力的发展。
(三) 婴儿的认知社会化发展
1、对他人容貌的感知
对面孔的感知特点;对特定面孔—声音的匹配。
2、对母亲的感知
对母亲发出信号的感知;早期面对面交流中婴儿注意和情感发展的变化。
3、对人的行为动作的感知的表现
模仿;共鸣动作。
(四)婴儿的言语发展
1、言语发展的三个理论
条件作用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
2、婴儿前言语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的概念;婴儿言语发展五阶段(林崇德);言语知觉能力的三种水平(周兢);前言语阶段的语音发展过程;前言语阶段交际能力发展的三阶段。
3、婴儿言语的形成
单词句阶段的言语发展特点;简单句阶段的言语发展特点;复合句开始发展。
五、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一)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1、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的观点;口唇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的年龄划分和发展特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观点,及其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前三个阶段。
2、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和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观点;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点;观察学习;替代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区别。
3、社会认知学派
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角色采择的含义;道奇的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
4、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型;习性学和进化论心理学。
(二)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
1、 婴儿的气质
气质结构;气质测量的典型方法;气质的稳定性;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气质和人格的影响;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拟合优度模型。
2、婴儿的情绪
情绪的功能和发生;情绪表达的手段;婴儿的情绪体验;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视觉悬崖”实验;婴儿情绪研究新进展;婴幼儿情感发展的“里程碑”。
3、婴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控制的出现。
 (三)婴儿期的亲子关系
1、依恋的产生和发展
依恋的涵义;依恋行为的特点;依恋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2、对依恋的研究
“陌生情景”实验和依恋的类型;依恋类型的跨文化研究;对父子依恋的研究。
3、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
养育者方面的因素;婴儿方面的因素。
4、依恋对婴儿发展的影响
(四)婴儿期的同伴关系
1、 群体社会化理论的观点和启发
2、 同伴交往的作用
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儿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
3、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
同伴相互作用类型的阶段划分;同伴交往的发展历程。
六、 幼儿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1、 身体的生长发育
外形上日趋成熟;骨骼和肌肉发展特点;身体发育不平衡。
2、大脑的发展
脑组织的发展;脑机能的发展;脑的测量方法。
(二)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
1、粗大动作技能的发展
幼儿走路、跑步、跳跃能力的发展;借助器械进行运动能力的发展。
    2、 精细动作的发展
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手动能力的发展;全脑教育的实施;动作技能发展的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
七、幼儿的认知发展
(一)幼儿的思维发展
1、 象征机能的形成
象征机能的概念;表征的涵义;象征游戏的萌芽与发展变化;空间符号思维的出现。
2、知识的建构
 脚本知识的获得;知识能动的建构
3、思维特征的组成
“万物有灵”思维;“万物有情”思维;自我中心化思维;视觉外观性思维;自我中心化。
(二)  幼儿的记忆发展
1、幼儿的自传体记忆
幼儿对新异事件的自传体记忆;成人对幼儿自传体记忆的影响;幼儿自传体记忆的作用。
2、幼儿的目击证词
儿童目击证词及其问题概述;影响儿童目击记忆的因素。
(三)  幼儿的智力发展
1、智力观和智力理论
智力的定义;智力的二因素论和多因素论;层次结构理论;流体和晶体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社会智力的提倡;情感智力的提倡。
2、现行的智力测验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离差智商;对现行的智力测验的批评。
3、IQ的计算与分布
4、影响幼儿智商分数的因素
遗传方面的影响;环境方面的影响;文化方面的影响。
(四)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1、创造力的定义与特征
2、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联模式;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脑的分析。
3、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研究
4、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
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再造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的区别与联系;探究活动时发展创造力的主要手段;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推动力;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着矛盾。
5、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文化;内在因素即个性特征。
6、帮助儿童表现和发挥创造力
(五)  幼儿的言语发展
1、 言语基本能力的获得
语音的发展特点;词汇的发展特点;语法的发展特点;语用学和沟通技能的发展特点。
2、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三个阶段;成人对儿童阅读的影响。
3、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
儿童获得言语过程的规律;两种语言的学习差异;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双语儿童的认知优劣;第二语言的教学。
八、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一)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
1、情绪发展
幼儿的情绪功能;幼儿的情绪表达;幼儿的情绪调控;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儿童的移情能力及相关研究。
2、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组成;自我概念;自尊的出现;自我控制。
3、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特征形成于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性别概念的发展;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性别特征行为的发展和性别分离。
(二)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行为
1、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观点采择;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对他们的行为理解;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社会规则的理解。
2、社会行为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发展、表现、道德推理与强化;儿童攻击行为的定义、发生、表现与成因及矫正。
(三)幼儿期的亲子关系
1、父母教养方式
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2、父母意识
3、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幼儿的“自我主张”和“自我约束”的发展;父母的干预。
(四) 幼儿期的同伴关系
1、幼儿期的同伴交往与游戏
游戏的类型划分;游戏中的同伴关系。
2、同伴交往的类型
同伴交往类型的测量方法;同伴交往的类型划分。
3、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托幼机构因素;儿童自身因素;其他因素。
 
二、参考书目
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桑标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参考书目
1、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2、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理论、实践与应用》,浙江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目
乐国安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应用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二.学生与教师心理
(一)学生心理
1.学生的认知发展
2.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师心理
1.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2.教师的专业品质
3.师生互动
4.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5.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一般学习心理
(一)学习心理概述
   1.什么是学习
广义学习、狭义学习
2.学习的类别
根据学习主体分类、根据学习水平分类、根据学习结果分类、根据学习性质分类、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根据学习内容分类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联接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学习原则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学习理论
经典实验、经典条件学习的基本内容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的运用
4.班图拉的社会学习论
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教学应用
  (三)认知派学习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的顿悟-完型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合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表征、认知结构、学与教的基本原则、发现学习
      3.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同化过程、接受学习、对理论的评价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条件
   (四)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思想渊源、建构主义分类、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2.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生成学习论、认知灵活性理论
3.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评析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五)学习动机
1.概述
动机的性质、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2.学习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学习的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
四.分类学习心理
(一)知识学习
1.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知识及涵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2.知识的理解
理解的类型与过程、理解的影响因素、概念的学习
3.错误观念的转变知识学习的标准
错误观念及性质、概念转变及过程、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为概念而教
4.知识学习与迁移
迁移及分类、迁移的理论、为迁移而教
(二)技能的学习
  1.技能的概述
   技能及特点、技能的分类、
  2.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的结构及类型、动作技能的形成、动作技能的培养
3.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特征、心智技能的培养
(三)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1.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及分类、问题解决的界定
2.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模式、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过程
3.问题解决的训练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4.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四)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的界定、学习策略的分类
2.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3.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4.学习策略的促进
      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常见的学习策略、策略促进的方法
(五)品德的形成
1. 品德心理概述
        品德的基本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2.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发展
3.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培养的方法、品德问题及预防
4.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心理学流派概述
(一)心理学流派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西方心理学流派研究的对象,西方心理学流派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学习和研究西方心理学流派的意义。
(二)心理学流派研究的具体内容
西方心理学发展的阶段,西方心理学流派的特点,西方心理学流派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古希腊哲学心理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近代哲学心理学及其对心理学流派的影响。
(二)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古代医学和生理学,天文学,生理学、心理物理学与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内容心理学
(一)内容心理学概述
内容心理学诞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科学基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二)内容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冯特内容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冯特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具体思想,其他内容心理学家及其思想。
(三)内容心理学的评价
内容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四、意动心理学
(一)意动心理学概述
意动心理学诞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科学基础,主要代表人物。
(三)内容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布伦塔诺、斯顿夫形质学派的具体思想。
(三)意动心理学的评价
意动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四)二重心理学
二重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产生的背景、二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五、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一)詹姆斯的生平与著作
    詹姆斯的生平,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来源,詹姆斯的主要著作。
    (二)实用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意识流的定义、特点,与冯特内容心理学的异同。本能论与习惯论,詹姆斯情绪学说,詹姆斯自我理论。
(三)实用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詹姆斯对美国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六、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一)铁钦纳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的由来。构造主义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构造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二)芝加哥机能主义
芝加哥机能主义的形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芝加哥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三)哥伦比亚机能主义
哥伦比亚机能主义是美国心理学发展的总趋向。哥伦比亚机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哥伦比亚机能主义的共同特点。机能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七、早期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
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机械论、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行为主义产生的动物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
行为主义的形成的标志。华生行为主义的对象与方法。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本能、习惯、情绪、人格、思维等问题的观点。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三)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
华生行为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八、新行为主义
(一)格思里联想行为主义
格思里的生平与著作。格思里联想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格思里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格思里行为消退的三种方法。对格思里的评价。
(二)赫尔逻辑行为主义
赫尔的生平与著作。赫尔假设演绎系统的原理。赫尔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赫尔关于强化的观点。赫尔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三)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生平与著作。托尔曼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托尔曼符号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四)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生平与著作。操作性行为与应答性行为的区别。斯金纳操作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斯金纳的影响。
  九、新的新行为主义
(一)从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
     新的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基础。新的新行为主义的特点。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生平与著作。观察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尝试错误学习、强化学习的区别。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与自我效能轮。对班杜拉的评价。
     十、古典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
精神分析产生的社会、哲学、科学、心理病理学背景。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的生平与著作。弗洛伊德思想形成的背景。弗洛伊德的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观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能理论、焦虑论及社会文化观。
(三)弗洛伊德的贡献与局限
弗洛伊德的贡献与局限。
十一、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家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生平与著作。荣格的人格结构论、集体潜意识理论、人格的动力与发展阶段的理论。荣格的贡献与局限。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生平与著作。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产生的背景。阿德勒人格发展的动力思想。阿德勒生活风格、社会兴趣理论。阿德勒的贡献与局限。
十二、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一)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形成
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形成的四个阶段。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家安娜关于自我与伊底的关系、自我防御机制及发展线索概念的理论。
(二)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
十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形成的社会背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特点。
(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观点
霍妮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及其评价。沙利文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及其评价。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及其评价,
十四、格式塔学派
(一)格式塔学派的形成
格式塔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背景及心理学背景。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格式塔学派的主要思想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似动现象的解释。格式塔学派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鱼研究方法的理论。格式塔学派的知觉学说。格式塔学派的身心关系学说。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三)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勒温的生平与著作。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学思想。对勒温的评价。
    (四)格式塔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格式塔学派的贡献。格式塔学派的局限。
十五、皮亚杰学派
(一)皮亚杰生平与著作 
(二)皮亚杰的主要思想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皮亚杰的评价。
十六、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十七、人本主义运动
    (一)人本主义运动的的产生
人本主义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人本主义运动产生的哲学背景。人本主义运动产生的心理学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与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与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十八、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一)马斯洛的生平与著作
(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动机论与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高峰体验论与存在性认知学说。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三)马斯洛人本主义的评价
马斯洛的贡献与局限。
十九、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一)罗杰斯的生平与著作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人性观、自我理论、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三)罗杰斯的贡献与局限。
罗杰斯的贡献与局限。
    二十、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一)罗洛·梅的生平与著作
(二) 罗洛·梅主要观点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焦虑理论与人格理论。对罗洛·梅的评价。
二十一、总结与展望
总体把握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脉络与发展趋势。尝试总结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1、广义教育心理学
2、狭义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4、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
5、西方早期教育心理学思想
6、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质化研究
6、观察法
7、实验法
8、调查法
9、个案法
10、测量法等。
二、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1、广义的学习
2、狭义的学习
(二)学习的类型
1、布卢姆的目标分类
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3、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
(三)学习理论
1、联结学说的学习观。
2、桑代克联结说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和班图拉的观察学习说。
4、认知学派的学习观
5、顿悟学习观
6、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观
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8、人本主义学习观
9、建构主义学习观。
三、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知识学习的界定与分类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1、陈述性知识概念与表征方式
2、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三)学习策略
(1)中国古代的学习策略
(2)当代心理学的学习策略
(四)运动技能的学习
1、运动技能的定义
2、运动技能的分类
3、运动技能的结构
4、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5、运动技能的培养。
四、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界定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四)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经验类化说
4、关系转换说
5、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六)迁移能力的促进
五、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界定
1、问题的界定
2、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的界定
(二)问题的类型
1、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
2、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3、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4、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5、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二)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1、纽厄尔(A.Newell)、肖(J.C.Shaw)和西蒙(H.A.Simon)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2、奥苏伯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模式
奥苏伯尔和鲁宾逊(F.G..Robimson)以几何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原型,于1969
年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模式。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2)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隙过程
(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1、一是算法式(algo-rithm)策略
2、启发式(heurisitic)策略
(1)手段一目的分析
(2)目标递归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6、情绪和动机状态
(五)创造力的开发
六、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定义
(二)动机的分类
(三)动机冲突及其种类
1、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2、双趋动机冲突、 双避动机冲突、 趋避动机冲突。
3、学习动机动机与学习效果
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2、需要理论(need theory)
3、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4、成就动机理论(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5、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of motivation)
6、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五)“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简称LH)
(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七、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教师成长经历四个阶段:适应阶段、分化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含义
2、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观
心理学 [04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心理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基础心理学
02 (全日制)认知心理学
03 (全日制)社会心理学
04 (全日制)健康心理学
05 (全日制)教育心理学
06 (全日制)发展心理学
招生人数: 46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2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备  注: 复试科目: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2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人格心理学
②认知心理学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述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1.行为主义发展观
2.精神分析发展观
3.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4.生态学发展观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1)纵向设计
(2)横向设计
(3)聚合交叉设计
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案例研究法
(四)婴儿心理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婴儿语言获得与言语发展过程
3.婴儿情绪发展
4.婴儿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五)幼儿心理发展
1.幼儿认知发展
2.幼儿言语发展
3.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4.幼儿个性及社会性发展
5.幼儿游戏与发展
(六)小学生心理发展
1.小学生认知发展
2.小学生言语发展
3.小学生情绪及社会性发展
(七)中学生心理发展
1.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2.中学生认知发展
3.中学生自我发展
4.中学生个性及社会性发展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1、广义教育心理学
2、狭义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4、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
5、西方早期教育心理学思想
6、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质化研究
6、观察法
7、实验法
8、调查法
9、个案法
10、测量法等。
二、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1、广义的学习
2、狭义的学习
(二)学习的类型
1、布卢姆的目标分类
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3、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
(三)学习理论
1、联结学说的学习观。
2、桑代克联结说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和班图拉的观察学习说。
4、认知学派的学习观
5、顿悟学习观
6、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观
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8、人本主义学习观
9、建构主义学习观。
三、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知识学习的界定与分类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1、陈述性知识概念与表征方式
2、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三)学习策略
(1)中国古代的学习策略
(2)当代心理学的学习策略
(四)运动技能的学习
1、运动技能的定义
2、运动技能的分类
3、运动技能的结构
4、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5、运动技能的培养。
四、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界定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四)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经验类化说
4、关系转换说
5、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六)迁移能力的促进
五、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界定
1、问题的界定
2、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的界定
(二)问题的类型
1、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
2、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3、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4、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5、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二)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1、纽厄尔(A.Newell)、肖(J.C.Shaw)和西蒙(H.A.Simon)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2、奥苏伯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模式
奥苏伯尔和鲁宾逊(F.G..Robimson)以几何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原型,于1969
年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模式。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2)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隙过程
(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1、一是算法式(algo-rithm)策略
2、启发式(heurisitic)策略
(1)手段一目的分析
(2)目标递归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6、情绪和动机状态
(五)创造力的开发
六、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定义
(二)动机的分类
(三)动机冲突及其种类
1、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2、双趋动机冲突、 双避动机冲突、 趋避动机冲突。
3、学习动机动机与学习效果
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2、需要理论(need theory)
3、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4、成就动机理论(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5、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of motivation)
6、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五)“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简称LH)
(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七、学生的品德心理
(一)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二)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
(三)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
(四)班杜拉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五)埃里克逊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
(六)不良品行矫正的几个常用方法
1. 防范协约法
2.  责任性奖励法
3.  强化暂停法
4. 过错矫正法
5.  榜样示范法
八、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教师成长经历四个阶段:适应阶段、分化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含义
2、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观点
    3、几种主要模式及方法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心理学     专业代码:040200     门类/类别:教育学     学科/类别:心理学

专业介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当今心理学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更加突出,应用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应对全球化和自然灾害等领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国家、社会甚至全球问题的解决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学科于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心理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下设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个研究方向。该一级学科点自2001年始设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2003年始招教育学硕士(下设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方向),2011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职业教育心理学特色二级学科)。本一级学科目前有专任教师17名,其中,教授5人,博士导师组成员2人,硕导9人,博士学位教师12名,海外留学经历教师5人。该学科依托天津市重点学科及4个支撑平台(天津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中国职教学会职教师资与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聚焦于职业教育与职场,在职业认知与测评、职业技能学习与竞技、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优势和研究特色。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武汉体育学院

专业院校排名

0402 心理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4 所,本次参评23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A+
4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
5 10635 西南大学 A-
6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8 10335 浙江大学 B+
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1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11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B
12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B
13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14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15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16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7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B-
18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19 10533 中南大学 B-
20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C+
23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24 10590 深圳大学 C+
25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C+
26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27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28 10475 河南大学 C
2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30 11078 广州大学 C
31 10003 清华大学 C-
32 10043 北京体育大学 C-
33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34 10183 吉林大学 C-
35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36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心理学     专业代码:0771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心理学

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为例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专业点分布

鲁东大学 中山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4 所,本次参评23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A+
4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
5 10635 西南大学 A-
6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8 10335 浙江大学 B+
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1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11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B
12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B
13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14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15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16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7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B-
18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19 10533 中南大学 B-
20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C+
23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24 10590 深圳大学 C+
25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C+
26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27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28 10475 河南大学 C
2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30 11078 广州大学 C
31 10003 清华大学 C-
32 10043 北京体育大学 C-
33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34 10183 吉林大学 C-
35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36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